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可不可以中止? |
分类:法规解读 时间:(2023-11-09 13:24) 点击:16 |
合同的中止履行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应该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在另一方不能履行义务时,为了避免损失而暂时停止履行自己义务的法律行为。 网友咨询: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可不可以中止? 律师解答: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依据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律师解析: 通常情况下,合同一方当事人依约定应先履行其义务时,不得对后履行一方提出抗辩。但是,当先履行义务一方发现后履行一方当事人的财务状况明显恶化,却仍强迫先履行一方继续履行,可能导致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履行了合同义务,却无法实现自己的利益的情况。为此,法律规定,先履行一方可以主张不安抗辩权,以暂停合同的履行。后履行一方可以提供担保,恢复合同的履行;如果在一定期限内后履行一方财务状况没有明显好转并且没有提供担保的,视为不履行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