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他人身份信息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
分类:法规解读 时间:(2023-11-09 13:07) 点击:30 |
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也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在劳动法中占据核心的地位。 网友咨询: 借用他人身份信息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借用他人身份信息签订劳动合同,构成欺诈,以欺诈方式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由于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是对事实状态的认定,而不是对法律行为性质的认定,只有法律行为才存在效力问题,事实状态仅仅是客观情况的反映,不存在无效的情况。因此,借用他人身份信息不影响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律师解析: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因此,如果劳动者借用他人姓名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作为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录用员工审查机制,包括要求员工入职时填写入职登记表,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学历证书等,给员工建立个人入职档案。设置合理的试用期,在试用期内完善员工的考核机制,一旦发现员工有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隐瞒刑事犯罪等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立即书面通知该员工解除双方劳动关系,避免此后造成更大的不必要的损失。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该文章已同步到:
|